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
本项目为定远县2021年度美丽乡村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项目针对当前已建美丽乡村中心村污水处理率低,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及项目建后运维跟不上等问题,对2021年度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的13座污水处理站(50吨3座、100吨8座、200吨1座、400吨1座),采用“EPC+O”项目模式(设计-采购-施工-运营)进行实施。维护运营管理期为10年,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其中年家岗村污水处理站为13座污水处理站之一,处理规模为400吨/天。
年家岗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运营,加强了当地生活污水治理力度,每年可消减污染物COD 29.2t、SS 16.06t、NH3-N3.65t、TP 0.51t。全面改善村内的水污染状况,极大地保护了当地的水体环境,村镇污水统一进入管网收集后汇入污水处理场站,避免了村镇污水直排、乱排现象,减轻对区域土壤、水体的污染,生态环境效益显著。该项目的实施为村镇分散式污水治理提供了设计、建设、运维管理经验,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该污水处理站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一体化设备采用“A/O+混凝+砂滤”主体工艺,抗冲击能力强,运行稳定;其运行仅需要一台曝气设备即可满足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能量,节能降耗。同时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利用手机APP配合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一键式启停,可实时监控污水站内设备运行状况。此外,项目中一体化设备设置空白预留模块,如后期有水质提升的情况,可直接在设备内增设提升模块,避免了重复投资,亦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
项目采用低振动、低噪音的回转式风机作为鼓风曝气设备并内置设备间中进一步降低噪音;调节池为地埋式、缺氧区采取盖板密封,无臭气逸散,且项目实施后削减污染物,改善周边水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幸福指数,社会效益显著。
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尾水可实现循环再利用,处理后的水可资源化利用,用于周边绿化、农田灌溉、生态补水等,同时可改善农村地区周边水环境质量,生态效益显著。
采用“A/O+混凝+砂滤”的主工艺技术,该系统高度集成,将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混凝区、砂滤区、清水区、设备集成区,以及消毒模块、计量模块等有效融为一体,应用高效复合生物菌群去除COD、N、P等污染物。缺氧区、好氧区、均设有独立曝气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曝气阀门的启/闭调整,实现多模式、多工艺运行;利用风机供氧时产生的富余气体实现硝化液回流,出水接紫外线)工艺/装备特点
强化氮磷去除效果,在传统A/O的基础上增加混凝反应区和砂滤区,形成“A/O+混凝+砂滤”的工艺技术,缺氧区和好氧区均悬挂生物填料,在强化氮磷去除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截留出水中的SS,大大提升了出水水质,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和运行的稳定性。
缺氧区、好氧区均设有独立曝气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曝气阀门的启/闭调整,实现多模式、多工艺运行,工艺调整灵活。例如,在初期调试阶段可以全曝气模式,在后期可根据实际进水水质情况,对工艺进行调整,如A/O模式等。
系统内仅配有鼓风曝气设备,即可实现所有动能的供给。利用风机供氧时产生的富余气体,通过气提消氧装置可实现硝化液和污泥回流,减少了整套系统对机械设备的过度依赖,运行经济节能。
系统采用模块化方式,可复制性强,可根据不同的进水水质及出水要求,填充不同模块;模块化吊装,根据实际需要可随时增加模块,相比于混凝土池体,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运行过程中出现“大马拉小车”。
系统设置空白预留模块,在未来如有水质提升的情况,可直接在设备内增设提升模块,操作简便实用,避免了重复投资,也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将设备间内置在系统内,通过智能化的装配,可实现系统一键式的联动,设备“大智若愚”,操作简便。
污水经格栅拦截水中的漂浮物、较大的悬浮物后自流进入调节池中进行均质均量,然后经泵提升进入“AO+混凝+砂滤”污水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完成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出水达标后流至巴氏计量渠,经计量后排放至附近坑塘或沟渠,尾水可作为生态补水,回归自然,其中产生的少量污泥排至污泥干化池,干化后污泥定期收集处置,滤液回流至调节池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