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所处行业为精密结构件制造业,具体面向的下游应用行业为动力电池行业和汽车行业,目前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制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领域等。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12]31号),公司业务属于制造业下的金属制品业(分类代码C-3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属于制造业下的金属结构制造分类(分类代码3311)。

  精密结构件是指具有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高性能要求等特性,在工业产品中起固定、保护、支承、装饰等作用的塑胶或五金部件,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具备可连接性、抗震性、散热性、防腐蚀性、防干扰性、抗静电性等特定功能。精密结构件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下业包括锂电池、汽车、储能电站、通讯设备、机电设备、航空器材、高速机车等对结构件的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精度有严格要求的领域,运用产品大到航天飞机、军工机械,小至家庭用具、电子配件,就不同应用领域的精密结构件而言,其功能、特性、外形、成本等亦有较大差别。公司目前生产的精密结构件主要应用于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在内的电池行业及汽车行业。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维持增长态势,中国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而欧美主要国家也发布系列政策,希望推动本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及产业链回流。根据EV 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65.3万辆,同比增长35.4%。其中,美国和欧洲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8万辆和146.8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3%和48.0%,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49.5万辆,占全球销量的64.8%。

  我国国家政策不断推进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并对新能源车保持较大的扶持力度,各整车企业持续推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车型,再加上充换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长足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31.6%,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预计2025年或2026年渗透率可能达到50%,基本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年)》定的“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的目标。

  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其中动力电池成本约占整车的40%。根据SNE Research发布的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约为705.5GWh,同比增长38.6%。在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中,分别是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LG新能源、松下、中创新航、三星SDI、SK On、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和欣旺达(300207)。其中,中国动力(600482)电池企业占据六个席位,总装机量合计占全球市场的63.5%,同比增长近四个百分点。国内方面,鉴于我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锂电池装机量逐年上升,占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387.7GWh,累计同比增长31.6%。

  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电化学储能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储能正在加快渗入市场。其中,锂电池储能作为电化学储能的主要技术之一,在政策支持、技术稳定、成本下降等优势下,市场增量快速上升,带动储能系统出货量持续上升。根据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储能行业发展(2024年)》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224.2GWh,同比增长40.7%。

  国内方面,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提出,国家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配置储能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要趋势,在有效维持用电稳定、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统计,2023年中国电力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167GWh,同比增长81.5%。2023年电力储能锂电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出货量TOP10企业合计市占率达95%以上,TOP10的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远景动力、中创新航、国轩高科、鹏辉能源(300438)、兰钧新能源。未来随着电力清洁化加速带来储能需求持续增长,国内外对储能领域政策实施力度的加大,储能市场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电池精密结构件作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传输能量、承载电解液、保障安全性和密闭性、固定支承电池等作用。由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需要的是大功率电能,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辆新能源汽车往往使用上百个电芯串并联以保证大功率电能供应;储能电站一般使用几百到几千个电芯串并联以保证能量的供应。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进一步加大,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市场空间亦同步持续增长。

  21世纪以来,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增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20年以来,多地政府陆续出台购置补贴、放宽限购等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汽车企业亦相继推出促销活动,进一步提振了消费者的购车意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下历史新高。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汽车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24年预计将取得产销3,100万辆的更好成绩。

  2023年6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环境的改善,有望促使相关产业链延续快速发展的态势,并进一步带动整体汽车产销量的提升。

  汽车结构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使用寿命、驾乘舒适度等具有重要影响。受益于国内乘用车需求整体周期性弱复苏以及新能源汽车预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汽车配件和零部件市场亦稳步发展。同时,现代汽车工业对汽车整车品质及安全性能的要求逐年提升,这也将一定程度推动汽车结构件向高品质高价格的方向发展。

  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消费类电池精密结构件以及汽车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便携式通讯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储能电站等众多行业领域,总体面向多行业客户服务,不同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不尽相同,整体来看,精密结构件制造行业未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公司经过二十七年的发展,已成为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行业具备影响力的企业。公司客户涵盖全球知名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汽车制造企业,如CATL、中创新航、LG、松下、特斯拉、Northvolt、ACC、三星、亿纬锂能、欣旺达、蜂巢能源、力神、海辰储能、瑞浦兰钧、远景动力、广汽集团等。随着下游客户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以公司为代表的服务于业界领先客户的第一梯队企业的订单量、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亦将呈增长趋势。

  公司充分利用并实现了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的技术融合,既通过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的生产掌握了高安全性、高精密度的生产工艺,又通过汽车结构件的生产具备了大型结构件的生产设备和开发条件。在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公司具备突出的研发技术实力,并已形成较大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占据了领先的市场地位;未来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并借助强大的技术优势和深厚的优质客户资源积累,公司此部分业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我国精密结构件制造业管理体制主要为国家宏观指导及协会自律管理下的市场竞争体制,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发改委承担行业的宏观调控及行政管理职能,不定期发布行业政策对本行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的重要政策主要覆盖新能源汽车推广、财政补贴、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等方面。

  公司是一家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企业,经过二十七年的发展,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电池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研发及制造商。公司产品主要分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消费类电池精密结构件以及汽车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便携式通讯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储能电站等众多行业领域。公司坚持定位于高端市场、采取重点领域的大客户战略,持续发展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及消费电子产品便携式锂电池行业的领先高端客户及知名客户,已与CATL、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欣旺达、力神、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远景动力等国内领先厂商以及LG、松下、特斯拉、Northvolt、ACC、三星等国外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公司的研发模式以下游客户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一方面,在与客户的日常合作过程中,融入客户的供应链,与客户技术部门同步沟通,深入客户的产品研发、试产、批量生产等全过程,通过与客户相关部门的全程同步反馈,将客户的意见纳入研发全程,共同确定产品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另一方面,主要在动力电池领域,公司前瞻性地把控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产品制造、产品工艺、产品性能等开展主导性的先发研究。公司基于通用技术和产品平台,通过跨部门组建联合开发团队,实现快速有效的研发。

  交互式研发模式主要应用于公司与客户就传统领域新产品开发的合作中,公司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与客户持续就需求和技术可行性进行沟通,将客户意见纳入公司的产品研发过程,在产品研发的全部环节实现人员、技术、信息的全程对接和反馈,确保产品完全符合客户的技术要求。

  动力电池结构件等领域,公司亦积极开展自主研发。由于目前动力电池的若干技术仍在持续发展过程中,公司与动力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厂商直接合作,开展技术创新,重点解决动力电池安全性、可靠性、轻量化和快充技术问题,具体研发方向包括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及一致性、耐高低温性能、耐高压防渗漏性能、大容量及高功率性能等。

  公司通过长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经验积累,累积了一系列成熟的通用技术和产品专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动力电池结构件和汽车结构件的技术平台,能够在此基础上针对新客户以及新式样和型号的产品等进行快速设计、研发和投产。

  公司技术起源于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在逐步掌握汽车结构件技术后,基于便携式锂电池和汽车结构件分别的技术基础,通过便携式锂电池结构件的精密技术与汽车的大模具开发环境交叉融合,成功进入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领域,并建立了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技术平台,针对不同客户需要研发新型的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

  公司基于已经掌握的通用技术和模块,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只需针对具体的产品进行专用技术的开发,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避免了重复开发,提升了产品成熟度、可靠性和研发效率。

  公司采用以项目为核心、矩阵式的项目管理模式。各具体研发项目由研发部门领导,跨部门组合成联合研发团队,在产品研发的早期阶段,各部门分别针对产品的技术、品质、生产工艺等指标提出意见,在产品设计早期就有效避免了后续生产等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极大提高了产品研发效率和方案成功率。

  公司研发部门完全贴近市场,一切从市场需求出发,各部门同时参与和跟踪多个研发项。


杏彩体育官网app 上一篇:工业项目100%开工 朝阳区项目建设加力提速 下一篇:【财富晚茶】三元收评:沪指跌070%:地产回落燃气

杏彩体育官网app

产品展示

杏彩体育官网

杏彩体育平台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