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供应商一般规模较大、研发实力较强,具备参与整车厂联合研发的能力,能够直接向整车厂供应汽车系统总成。二级供应商主要通过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厂供应配套产品;供应商主要向二级供应商提供配套产品,二、供应商一般通过控制材料、生产工艺流程等方式降低成本,为上级供应商配套提供相应零部件。
目前汽车产业的核心零部件产品几乎被外商合资或独资企业垄断,由于在核心技术层面具有先发优势且资金实力雄厚,国外零部件巨头的收入规模和利润水平远超国内企业,在一级供应商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1 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日本以 23 家上榜企业领先,美国以 22 家上榜企业位列第二,再次是德国有 18 家企业上榜。
我国现有的国产汽车零部件厂商多为二、供应商,以产品的优良性能和价格优势等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数量众多,同质化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不高。近年来,此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由发达国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由此带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能力,所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汽车零部件产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车的品质和性能,为保证整车质量、避免重大质量问题与安全隐患,各整车制造商均建立了严格的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往往需要通过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经过整车制造商的合格供应商审查才能进入其供应体系。
多数传统车企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稳定的供应体系,进入壁垒较高,供需双方深度绑定,各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多聚焦于体系内新车型或新项目的获取,在研发、质量、成本等方面具备优势的企业更易脱颖而出。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及造车新势力的涌现,整车企业对于汽车零部件在技术革新、产品创新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市场的竞争空间进一步扩大。
目前,国内企业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缩小与国际厂商的差距,但由于进入合资厂商供应商对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较长的审核周期会带来较高的成本,仅有少部分国产零部件生产厂商能够进入合资厂商供应商目录,国内零部件厂商发展受到限制。
汽车作为大型耐用品,其消费受包括宏观经济、国家政策以及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在内的多种因素影响。当经济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居民购买力达到一定水平,消费意愿积极,汽车市场发展迅速,零部件的产销情况必然得到正向促进;当经济发展停滞或者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力减弱,汽车市场低迷,这也将直接传导至上游的零部件行业,使得发展放缓甚至是下滑。所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宏观经济趋同的周期性。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围绕整车厂商建立,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此区域内的企业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辽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为核心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
汽车零部件供应至整车厂组装成整车后直接投放市场,汽车零部件需求与汽车产销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因汽车销量一般下半年较旺,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因此与汽车整车行业息息相关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下半年产品交付量相对较大。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上游主要为钢材行业。钢材是汽车用精密钢管制造中的重要原材料。钢材市场属于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波动较为频繁。目前,除少部分高端钢材需从国外采购,国内的钢材生产基本上能够满足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供给充足,能够满足一般下游企业需求,但是受上游铁矿石价格影响及供求变动,其价格波动会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成本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全球汽车市场的景气程度及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市场空间。汽车行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产量达2747.6万辆,比2021年增长94.8万辆。
2023年9月1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提出了2023年,汽车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9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左右。2024年,汽车行业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在政策扶持和经济回暖的趋势下汽车行业呈现有序增长的态势,而这也带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稳定发展。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市场调研及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后评价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PHPOLICY:L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