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新中国迎来了70华诞。70年风云巨变,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特殊节点上,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阳泉市工业经济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阳泉,古称漾泉。1947年5月2日解放,5月4日建市,是中国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阳泉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历经70年的建设与发展,积累和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是晋东、经济、文化中心。全市面积4559平方公里,人口141.44万人。

  阳泉是三晋门户、晋冀要衢,地处太原、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相距均为100公里,两大城市对阳泉经济的互辅性极强。阳泉又处于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的结合地带,具有承东接西、双向支撑的战略地位。

  阳泉位于环渤海与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的合理运输扇区内,经天津、青岛、黄骅港可东出渤海,半径500公里内分布着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及省会太原、郑州、济南等城市,是京津塘及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辐射的重要通道。

  阳泉市是典型的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矿产潜在价值密度、人均拥有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矿产综合优势度均名列全省前茅,可开采利用的矿产资源品种繁多,尤以无烟煤、硫铁矿、铝矾土的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而著称,素有“黑、白、黄”之称,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铝矾土、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阳泉的手工业发展源远流长,约在两千年前就开始生产和使用煤炭。到了宋代,炼铁已采用坩锅装矿,当时平定地区已成为全国生铁的重要产地之一。元代末期,开始用耐火黏土焙烧瓷器。明、清时期,煤、铁两业更加兴盛,1884年仅阳泉蒙村一带就有煤窑10余座,1892年平定共有铁矿窑130余座。

  阳泉的现代工业始创于上世纪初。1905年,正太铁路修至阳泉。1907年,山西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保晋公司”成立,于1916年在阳泉创办了“保晋铁厂”,促进了阳泉煤、铁工业的发展。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期,阳泉车站附近10公里之内有煤矿40余家。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加速掠夺阳泉的煤铁资源,开凿了5对矿井,建起了装机容量2500千瓦的阳泉电厂、两座日产30吨的高炉。日本投降后,阎锡山政权接管了上述企业,但在解放前夕,阎军对阳泉矿山、工厂进行了大破坏,使阳泉工矿企业陷入瘫痪。

  1947年阳泉解放建市后,工业生产陆续恢复。经过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年的恢复,全市工业产值成倍增长。这一时期,阳泉工业中传统的手工业熟铁货、砂货和民用陶瓷三大类发展最快,成为当时全国三大手工业城市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阳泉市工业经济在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带动下,全市工业生产已由规模狭小、产品单一、基础十分落后、屈指可数的几个小煤矿、小铁厂、小电厂及小手工业作坊,发展为现在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门类比较齐全,以重工业为主体,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为支柱的比较完整并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生产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工业格局逐步由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经济成份并存转变,三资企业、工业、个体工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的增长力量,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70年跨越发展,全市工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工业产品产量成倍乃至成百上千倍增长,持续呈现出快速、高效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到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1949年增长616.1倍,资产总计达到2163.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8.6亿元,是1949年资产总计的1424.6倍。以煤炭、电力、铝业、耐火为主体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地位更加突出。

  煤炭工业,是阳泉的支柱产业。阳泉的煤炭工业是从初级的手工采掘发展起来的,开采历史悠久。据推断,阳泉煤炭的规模开采始于宋代以前,据今约800年的历史。1905年建成的正太铁路,途径阳泉,为阳泉煤炭外运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我市组建国营阳泉煤矿公司,投入大量资金恢复煤矿生产,先后兴建、改建、扩建了一大批大中型煤炭企业,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采煤设备和生产工艺日益先进,产量逐年提高。全市原煤产量1949年为49万吨,1957年为624万吨,1978年达1825万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煤炭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煤炭产量逐年增长,产品质量迅速提高,煤炭工业成为全市工业的主体。到1990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3475.3万吨。由于“九五”时期煤炭市场持续疲软,煤炭供大于求,煤炭价格与成本倒挂,使煤炭经济遭受重创,2000年煤炭产量回落到2569万吨。

  本世纪初,得益于经济持续增长尤其是重工业的强势发力,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带动了粗钢、水泥、焦炭等行业的发展。这些以煤炭为原料和能量来源的产业,造就了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2002-2012年全市累计生产原煤60352.4万吨。

  伴随着煤炭市场“黄金十年”的步伐,煤炭市场持续旺盛,煤炭价格一路上扬。在煤炭行业带动下,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其他行业的贡献逐年下降,煤炭的主导地位已经形成。

  阳泉电力工业始于20世纪前期,1918年山西保晋公司在阳泉安装一台1.9千瓦发电机用于照明,开阳泉电力之先河。

  1941年阳泉发电厂建成,第一台650千瓦发电机组投入运行。1949年,全市发电量为230万千瓦时。新中国成立后,我市高度重视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本地煤炭优势,不断开发二次能源的生产。到1952年,阳泉发电厂共建成机组3台,发电能力为4150千瓦。我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相继扩建了阳泉发电厂、新建了娘子关电厂,使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生产比翼双飞,成为阳泉工业新的支柱产业。1978年,电力工业所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1.1%跃到13.7%,1990年,电力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2600倍;到2018年末,全市总发电量131.5亿千瓦时,年产值达50.8亿元,是1949年的50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0.2%。

  阳泉市是山西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多年来也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给阳泉注入活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形成煤炭、电力工业为支柱,电解铝、耐火材料、磁性材料、陶瓷、水泥、阀门、粉末冶金、聚氯乙烯等为主导产业的经济体系,产品多达2400余种,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比较雄厚的技术力量。

  阳泉市制造业门类齐全,分布广泛,主要行业有:装备制造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炼焦工业、化学工业、消费品工业及其他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起源于机械工业,阳泉的机械工业在解放初期相当薄弱,仅有几台破烂的机床,只能搞些简单维修,基本没有像样的机械产品。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煤炭、冶金等工业的蓬勃发展,我市的机械工业由小到大,从传统工艺到自动化控制,从单机生产到系列化产品制造,逐步发展起来,目前形成了较为完善、品种齐全的机械加工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水泵、阀门、矿山专用设备以及工矿配件等30多类1000余种。特别是经过近几年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已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和企业。

  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阳泉市工业生产稳步增长,装备制造业生产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好转,带动全市制造业快速发展壮大,在工业中的占比也不断提高。2005年,装备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比1949年增长了108倍。2018年,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9%,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

  阳泉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当地冶金工业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炼铁业,历史渊源流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立足炼铁业的基础上,阳泉市逐步发展起钢、钢材、铁合金、铸管、铝锭等冶金生产行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企业规模日益壮大,经济效益逐步提高。铝加工产业从无到有,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以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等为主导产品的铝产业链。2018年,全市氧化铝产量75.7万吨,铝锭产量15万吨,铝材产量11.7万吨,比有铝锭产量以来的1996年增长680%。

  今后我市将继续依托煤炭和电力优势,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以及产业基础等优势,进一步加快铝加工园区的规划建设步伐,以发展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铝箔、板带、盘条、合金棒等系列化产品为主导,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铝制品产业,实现煤电铝一体化发展,走加工增值之路,实施资产整合、资本重组和产权改革,使铝工业成为重要的优势产业。

  阳泉市建材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达20余种,主要有石灰石、白云石、硅石、钾长石、大理石、重晶石、云母石、耐火粘土、刚玉、耐酸粘土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阳泉的建材工业只能生产砖瓦石等普通产品且产量很小,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展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步新建了一些建材生产企业,不仅在规模上日益壮大,而且在品种上也不断增加,从水泥、粘土砖等初级产品到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釉面砖、日用陶瓷等新兴产品,建材产品品种繁多。

  阳泉耐火工业始于1949年,市耐火材料厂是当时阳泉市建起的第一家生产耐火材料产品的企业。耐火产品作为冶金和焦炭等行业生产的消耗品,其需求量和产品结构随着冶金和焦炭行业发展变化而变化。经过70年发展,已经形成规模较大的盂县西小坪耐火、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阳泉华岭耐火、阳泉市星火鑫源铸造材料厂等企业。我市耐火产品生产基本以本地的铝矾土、粘土等为原材料,生产各种耐火材料制品,拥有粘土砖、碳素炉、焦炉、熟料、骨料等100多个品种,这些产品除满足国内各大钢铁企业需求外,还远销欧洲、东南亚各地。

  近年来,我市对耐火行业进行了整体环保综合改造治理,淘汰了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全力推进耐火产业向绿色环保、清洁生产、节能高效方向发展。2018年,全市耐火产品产量46.1万吨,是1949年的192.1倍,耐火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为1.6%。

  1999年,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会议召开之后,我市出台《关于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思。


杏彩体育官网app 上一篇:《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用三个十年的努力实现制 下一篇:工业统计(20)

杏彩体育官网app

产品展示

杏彩体育官网

杏彩体育平台app